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,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. 秦岭植物志(第二卷)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78.
[2]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辑委员会.中国植物志(第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卷)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59,1999,2000,2001,2004.
[3] 郭晓思,陈彦生,黎斌,等. 大巴山(狭义)蕨类植物区系研究[J]. 西北植物学报,2006,26(9):1928-1934.
[4] 慕英,李登武,王冬梅. 陕西省观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[J].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7,43(6):64-70.
[5] 徐皓,王玛丽.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[J]. 西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8,38(6):951-955.
[6] 杨柳,王艾迪,王旭云,等. 陕西省马家山蕨类植物的区系特征初步研究[J]. 湖南农业科学,2012,(19):105-108.
[7] 吴兆洪,秦仁倡.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91.
[8] 郭晓思,徐养鹏. 秦岭植物志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3.
[9] 徐养鹏. 秦岭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[J]. 武汉植物学研究,1992,10(3):261-264.
[10] 秦仁昌.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[J]. 植物分类学报,1978,16(3):1-19.
[11] 李锡文.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[J]. 云南植物研究,1996,18(4):363-384.
[12] 吴征镒.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[J]. 云南植物研究,1991(增刊Ⅳ):1-139.
[13] 臧得奎. 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[J]. 西北植物学报,1998,18(3):459-465.
[14] 严岳鸿,张春宪,马克平.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与地理分布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3:1-87.
[15] 朱晓宇,赵楚,田如男.宁镇山脉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区系多样性分析[J]. 西北植物学报,2020,40(4):717-723.
[16] 陈开森,吴锦平. 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[J]. 西北植物学报,2019,39(6):1121-1126.
[17] 王辉.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及垂直分布格局的研究[D].贵阳:贵州大学,2005.
[18] 任毅,刘明时,田联会,等.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管理[M]. 北京:中国林业出版社,2006.
[19] 袁秉和. 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其资源利用研究[D]. 陕西杨凌:西北农林科技大学,2006.
[20] 赵德怀,党坤良,王慧英,等.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[M]. 陕西杨凌: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,2012.